农村党支部书记的楷模——刘金山-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3-07-14
5月29日,在王集乡刘楼村“守初心 担使命”主题党日活动中,村党支部书记刘丰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全体党员在省劳模刘金山功德碑前,重温入党誓词,追忆刘金山同志生前廉洁

5月29日,在王集乡刘楼村“守初心 担使命”主题党日活动中,村党支部书记刘丰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全体党员在省劳模刘金山功德碑前,重温入党誓词,追忆刘金山同志生前廉洁为民的感人事迹。

刘金山,1912年出生在夏邑县王集乡刘楼村,16岁时随母亲流落他乡,靠乞讨为生,19岁时返家,在地主家当雇工。解放后,刘金山在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带领群众走合作化道路,1956年任高级社社长,1958年任刘楼大队党支部书记。

让老百姓住上瓦房。刘金山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苦难的生活和外出参观学习的经历,使他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更加进步和积极。“别人能干的,我也能干,并坚决要干成。”1971年,他带领群众筑窑、烧砖,建成了王集乡第一个砖瓦厂,之后又建起了木器厂、面粉厂、榨油厂、硫酸厂等村办企业。集体和村民都富裕起来之后,他又对村庄进行了统一规划,盖起了一排排的砖瓦房,刘楼村一跃成为夏邑县闻名的排房村,吸引了夏邑县各级干部群众前来参观。

让老百姓吃上饱饭。“解决不了群众吃饭问题,我当这个大队书记还干啥?”这是刘金山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上世纪70年代,灾害天气频发,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民基本上都是靠天吃饭。1972年,他带领全村群众筹资5万余元,打了47眼机井,修了4500米地下渠道,建了1个河道排灌站,构建了40亩地一眼井,机电双配套。又由村里出资购买了拖拉机、播种机等大型农业机械,使刘楼村在夏邑县率先实现了农业机械化,成为夏邑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富裕村。

让孩子接受良好教育。再穷不能穷教育,1985年秋,刘金山主持用村办企业积累的11万元资金建成了王集乡第一座教学楼。1991年,80岁高龄的刘金山又多方筹措资金,创建了一所标准化的初级中学(王集三中),刘楼村也因此被商丘地委、行署表彰为集资办学先进村,商丘地区教委、夏邑县人民政府在校院内为刘金山同志立碑纪念。

让孤寡老人安度晚年。1987年,在刘金山的带领下,在村庄南地建起了夏邑县第一家村级敬老院,建院过程中,他日夜守在工地上,现场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1991年,他又筹集了6万余元,一部分用于修建学校,一部分用于改造和建设花园式敬老院。

刘金山同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始终保持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一心为民的优良作风。在担任村支书几十年里,时时处处为百姓谋利益,好事实事办了一箩筐。他省吃俭用,勒紧腰带过日子,账簿上没有一笔公款吃喝开支项目,却率先建起了第一座村级人民会堂,接待了成千上万前来刘楼村参观学习和召开会议的各级领导干部和群众。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党和政府的信任和当地百姓的爱戴。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