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星期天,从夏邑县城出发,沿省道319向西南方向行至30公里,便到了老家中峰乡韩寨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笔直的水泥路,纵横交错,路旁耸立着一座座小洋楼,错落有致。 父亲病故后,母亲一直跟着我在县城生活。老家一年半载回不了一趟,可每次回去,都能看到新变化。 当天,近门侄子结婚,乡亲都去喝喜酒。婚礼主持人是个大学生,主持水平不次于城里的主持人。新郎新娘拜天地、喝交杯酒、给爸妈端茶、掏红包等程序环环紧扣,引得阵阵掌声。与乡亲聊起侄子家里的变化,令人吃惊:近几年,侄子和他父母在宁夏做防腐木生意,家里除新建了400多平方米的小洋楼外,还买了宝马轿车…… 我在老家所见所闻的大小事中感受到了家乡的变化。这些变化背后是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又是家乡蓬勃发展的缩影。 以前春节回家,遇见亲朋好友,总要开心吃喝,不醉就是见外、不醉就是无礼,总是一醉方休、不醉不归。这次回家,与亲友团聚,餐桌上,大家很少喝酒了,即使是喜酒,大部分人都喝饮料,喝酒的也就两三杯,虽然桌上少了那种气氛,但杯子相碰所发出的声音却没有少,节日的气氛也异常浓郁。没有奢侈浪费,没人劝酒逼酒,更没有了酒后开车。 以往春节,亲朋聚会家家都要做上十几道菜,可真正吃起来,大家把注意力都放在了说话聊天上,加上肚里不缺油水,吃不了几口,“盛宴”就变成了剩菜。新风吹旧俗,加之疫情原因,农村也是限制了集体聚餐的行为,就算是亲属之间聚餐也不能大规模,走亲访友一般只做六七个菜,够吃就好,不再大鱼大肉一大桌。看着吃的空空的餐盘,大家却很满足。 以前,村子里唯一能通车的路是一条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家里建房拉砖,拉砖的拖拉机抛锚在泥水里,折腾一天才到家。眼下,过去的泥水路已变成宽阔平坦的水泥路。路边栽上了景观树,每家每户门前无杂物挡道、垃圾堆放,家家都有小花园,既美丽又整洁。 与亲朋相聚,记者发现,与以往乡村传统习俗不同,家家招待客人,不再是原来的大鱼大肉,而是较清淡的食材,好吃又营养。邻居江哥远在天津的儿子带回来的一大堆牛羊肉就受到了“冷落”。“过去不吃肉是买不起,现在不吃肉是为健康,生活水平提高了,平日里鱼肉不断,还是多吃疏菜好!”的确,餐桌悄然“变脸”的背后,是农村人饮食更加讲究营养科学,更加注重身体健康。 走在村子里,小时候的土坯房不见了,家家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据了解得知,村里很多年轻人在外打工或者经商,挣钱了就回家把老房子翻修了,逢年过节回家度假。有的人还在县城买了套房,说是孩子上学,不用住学校,既安全又省钱;各家各户门前的小轿车越来越多了。以前走亲戚,距离不是很远的基本靠步行,现在走亲访友基本都开着小轿车。有的在外务工的年轻人,虽然到老家可能几百甚至上千公里,也要开车回家过年,其中不乏近百万的好车。 编辑: 田戈 责任编辑:李瑾瑜 |